心理彈性:
你是否會應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經常生氣?
你是否會因為工作中的小麻煩而天天煩惱抱怨?
你是否會因為一次失敗而很久無法重振精神?
你是否會因為一次打擊而容易喪失自信?
你是否會因為過去的痛苦而每天郁郁寡歡?
你是否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無法適應?
你是否會因為任務的艱巨而自亂陣腳?
……
如果你回答“是”,那么就是“心理彈性”相對不佳的表現。
心理彈性,也叫“心理韌性”或“復原力”,即個體面臨壓力或挫折情景復原的能力、結果或過程。心理彈性是一種穩定的個人心理特征,是個體應對壓力、挫折、創傷等消極生活事件的能力或特質,是個體能夠經受困境并在困境中能夠適當調適的能力,是一種能夠幫助個體對抗逆境,以健康感覺持續有意義生活的卓越能力,是在面臨逆境、創傷、悲劇、威脅、艱辛及其他生活重壓下能夠良好適應的“反彈能力”(Newman,2005)。
心理彈性是一個復雜的現象,是能夠使個體在壓力、危機、挫折或創傷下仍積極適應、茁壯成長的心理品質。行為心理學家伯納諾教授認為:“當變故發生時——天災、親人去世、恐怖襲擊、流行病爆發,大部分人最初都會體驗到一種深刻的震驚和迷惑。他們會暫時出現創傷的反應,比如睡眠困難、噩夢、抑郁、記憶閃回等。但1個月之后,幸存者的創傷反應會慢慢減少,到6個月之后,除了極少數仍被負面情緒嚴重困擾的人之外,大部分人都能恢復到正常的身心狀態。”也就是說,一般人都會有其固有的“心理彈性”,這種心理彈性可以幫助人們在遇到變故或逆境時,能迅速恢復,保障人們的正常生活。
但心理彈性的水平會因人而異,心理彈性既存在個體先天生物特質的差異,也受到后天環境、教育與訓練的影響,它應視為個體先天與后天的“合金”。一般來說,心理彈性與適應性呈現為一種正相關,即彈性愈大,表明個體對外界環境的調控能力愈強,適應性水平愈高。一個具有較高心理彈性水平的個體,表明其在認知、豁求強度、情緒激活、應激方式以及人格特質等方面的綜合品質均達到了對外界環境的*匹配、調控與適應,且能夠以最有效的途徑外化出來。
正因為如此,當一個人的“心理彈性”不好時,就會表現為:無法很好地適應新環境和變化,受挫能力較弱,容易一蹶不振,無法接受批評,抗壓能力弱,難以相處,容易患得患失,情緒不穩定,易激惹等等。這樣,就會導致在工作上難以承擔重擔、人際關系出現問題、工作無斗志無激情,以致工作績效低下,事業發展受阻,甚至會對個人家庭生活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增強個人的“心理彈性”,不但可以提升個人面對逆境的能力,提升個人情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有益于個人的職業發展與事業成功,而且還會大大提升個人生活的幸福指數。從一定意義上講,個體心理發生、發展的過程,即是其心理彈性不斷增強的過程,也就是其社會化和社會適應水平日趨提高與完善的過程。心理彈性應視為個體素質結構中的一個核心變量,同時也是個體人格與認知水平的一種綜合體現。因此,個人的心理彈性是可以通過自身努力不斷增強的。
首先,一個人的心理彈性水平與一個人的情緒壓力管理水平高度相關。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學會并提升自身管理情緒與壓力的水平,以保持我們的良好的心理彈性。
“心理彈性”是一種精神上的免疫系統,這套心理免疫系統應對的是突如其來的心理壓力及其所造成的情緒反應,如恐懼、焦慮、悲傷。作為進化的設計,心理彈性在應對短期壓力時最為強大。它能幫助人們通過本能反應,有效地幫助我們動員身體和心理的防御機制,以最高的效率處理眼前的危險。一旦災難過去,心理彈性就會開始起作用——大腦中產生一系列化學元素會逐漸抵消恐懼引發的壓力。
但是,在長期壓力面前,心理免疫系統的有效性就要大打折扣。日常的挫折與損耗,激發的不是恐懼,而是抑郁。在一個高壓的社會里,你買不起房子,付不起房租,拿不到好成績,或者找不到好工作,都會導致你的大腦經常性地警鈴大作,壓力激素持續噴涌,傷害海馬回和杏核體(記憶與情緒相關)的神經細胞,你同時在身體和情感上受到傷害。所以,長期累積的心理壓力會讓心理免疫系統受損,也會讓人的心理彈性變差。
因此,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心理彈性,我們首先就要學會正確處理壓力,提升自己情緒管理能力。這種能力提升的途徑有很多種,如堅持每天進行體育鍛煉、閱讀、聽音樂、散步、冥想或是瑜伽,以及培養有創意的愛好等,都能幫助我們減壓和修復身心。另外,我們還可以學習一些情緒與壓力管理的技巧,如大衛.塞爾旺在《痊愈的本能》一書中提到的快速和諧法,就非常簡單好用。這套方法出自*的Heartmath,其減壓課程已于5年前進入中國,現已被眾多中國企業、醫療機構及多支國家隊長期采購,作為員工與企業管理者的指定減壓課程。
其次,心理彈性是可以通過不斷訓練來增強的。人是慣性的動物,人的意識、情緒、意志和行為都需要訓練,這樣你才有可能成為你想成為的自己。和人體肌肉一樣,我們的“大腦肌肉”也會遵守“要么使用,要么消失”的法則。如果你每天讓大腦學數學,它就會越來越擅長數學;如果你讓它憂慮,他也會越來越憂慮;如果你讓它專注,他就會越來越專注。同樣,訓練心理彈性,會讓我們的心理彈性越來越強。就像是意志力訓練,我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去主動做一些有難度但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事情。就像是馬拉松長跑,如果無法一步到位,那么可以從1萬米,甚至1000米開始訓練。當你自我練習越多,你會發現你對應困境的能力就會越強。這樣,當有一天我們遇到大的困境時,我們會從容應對,就像馬拉松運動員能很輕松就跑42公里一樣。這時,你會發現你有了與眾不同的、更好的心理彈性。因此,有人說,經歷是一種財富,不要懼怕承擔重任,這不但是一個施展自我的機會,也是一次心理彈性鍛煉和提升的過程。只有經歷過艱難的人,往往才會有更好的面對逆境的能力。
此外,心理彈性與一個人的心理成熟度與認知水平相關。這種認知水平既與人們的經歷有關,也與人們對事件與自身的反思有關。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當經歷的事情多了,見的人多了,我們的視野、眼界和胸懷就自然更開闊了。與此同時,如果我們還能對經歷的人和事以及自我進行不斷反思和內省,不斷去了解探詢自己的內心世界,洞悉事物運作的本質。那么,我們的心理成熟度與認知水平就會提高更快。在面對挫折困境問題時,我們就更容易適應和解決,我們的心理彈性水平也自然會保持高水平。因此,除了多經歷一些事情以外,還要注意時常加入自己的思考,做一個有心人,那么我們會更有“彈性”,更有能量。
最后,除內部因素以外,心理彈性還來自外界的支持,主要是指社會支持網絡——能在你遭遇困境時伸出援手的人。對災難幸存者來說,最艱難的一點往往是很多親人和朋友在災難中喪生,使他們的社會支持網絡陷于崩塌。遭遇困境,能有人給予心理上的支持,我們會回復更快更好。因此,主動多與家人、朋友和同事相處,建立良好的親情網絡和人際關系網絡,將對我們心理彈性的增強帶來極大幫助。而這些關系都是需要我們用心維系的,需要我們去努力付出建立我們的“情感賬戶”——就像銀行的賬戶一樣,只有我們平時不斷用心付出“存錢”時,我們有一天才能從這個賬戶中“取錢”以獲得需要心理支持。
正如伯納諾教授所言:“真正心理彈性最強的,是那種懂得何時應該表達和傾訴,何時應該保持沉默與忍耐的人。”也就是說,我們既要有良好的人際支持,也需要我們自己不斷自我修煉,提升自己的心理彈性。這是一種生存智慧,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擁有。
想一想,你的心理彈性可好?
如果(guo)不好,那么,該(gai)所有(you)行動(dong)了。
轉載://citymember.cn/zixun_detail/3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