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實施六西格瑪設計DFSS中常遇到的幾個問題點!
歷經了數年的六西格瑪設計DFSS內外部咨詢,深度參與了富士康、美的、大全、徐工、上汽及九陽等一大批企業的六西格瑪設計DFSS工作后,對列夫·托爾斯泰在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有了更深的體會。對于企業來說,新產品的研發失敗的現象各有萬千,但研發失敗的原因卻是驚人的相似。
上次,某汽車研究總院,筆者作了《六西格瑪設計工作中常遇到的問題點》經驗分析,好幾位朋友索要演講稿。以下,摘錄其中的幾個觀點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用戶端調查少,未深入挖掘客戶需求
筆者在工程機械業輔導,該公司新開發的一批5噸級裝載機,投放土爾其市場后,在工作過程中經常出現水溫表紅燈閃爍,無法繼續工作。原因為:該產品其環境適應溫度不足35℃,而土耳其夏天的溫度高達40℃以上。今年1月,筆者在汽車業輔導,該公司的經典車型550打入中東市場后,卻招致一片抱怨:空調制冷不足。原因為:僅能滿足國內環境溫度的空調制冷能力,明顯不能適應夏季氣溫超過45度以上的中東地區。
同樣的問題,在日本豐田也發生過。1957年,豐田以其引以為豪的皇冠車進軍*市場,結果一敗涂地。在寬大的高速路時速一過80公里就力不從心、持續高溫時發動機猛烈震動,功率急劇下降…,1960年被迫決定暫停向*出口汽車。
但豐田痛定思痛,為下次攻戰美囯市場所付出的努力,應該是中國企業所要學習的:豐田潛下心來,研究和生產適合*市場的轎車。發生了一個這樣的故事:一位彬彬有禮的日本人以學習英語為名,跑到一個*家庭里居住。奇怪的是,這位日本人除了學習以外,每天都在做筆記,*人居家生活的各種細節,包括吃什么食物,什么電視節目等,全在記錄之列。三個月后,日本人走了。此后不久,豐田公司就推出了針對當今*家庭需求而設計了價廉物美的旅行車,大受歡迎。該車的設計在每一個細節上都考慮了*人的需要,例如,*男士(特別是年輕人)喜愛喝玻璃瓶裝飲料而非紙盒裝的飲料,日本設計師就專門在車內設計了能冷藏并能安全放置玻璃瓶的柜子。
除了豐田精神外,更值得深思的是以顧客需求為牽引的正向設計方法,應該是眾多企業需要學習的。
二.以顧客需求為牽引的各層次設計特性不明確
關于設計的定義有不同的說法,“設計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這種提法,已經成為工業界的共識。“解決問題”,要回答解決誰的問題?對于產品設計層次來講,自然要解決用戶需求的問題;對于零件設計層次來講,就得解決產品功能的問題;對于工藝設計來講,就需解決零件特性的問題。用一個數學模型來表達這之間的關系:Y=f(f(f(X)…)。而日本的赤尾洋二教授等所創建的質量功能展開(QFD)卻是這一關系式的直觀,鮮活體現。
但對于國內大多數企業,質量功能展開(QFD)成為研發的自然活動,卻還需一個漫長的過程,單純物理模型的“拿來主義”,卻仍是主流。
三.設計特性缺少明確的過程能力預測與評估
筆者在給研發人員講公差設計時,喜歡問學員:“你們能否在圖紙出來時,就知道這款產品的合格率是多少?”大多的學員被問得一遍茫然。但大家想想,產品規格是依顧客需求層層展開的,公差是平衡上,下特性的需求與能力而定,傳遞函數清楚,標準差清楚,合格率就是設計出來的。
四.缺少創新的方法
對于有了幾年設計經驗的人員來說,經常遇到的問題不是看不到產品的缺陷,而是因為產品特性的關聯性大,解決了這個問題,會衍生出另一個問題。
所以,兩類現象較為普遍:1)、不敢改動;2)、改了舊問題,生了新問題。走出這種困局的過程就需要創新。然而,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講,“創新”是一個美好,而又遙遠的事情,像皓月中的嫦娥姐姐遙不可及。但“創新”真遙不可及、不可學習嗎?有一位前蘇聯的小伙子根里奇.阿奇舒勒花了一生的時間,研究了20多萬份專利后,得出結論:創新是可以學習和復印的,并創建了TRIZ(發明問題解決理論),圓滿的回答了這一問題。
轉載://citymember.cn/zixun_detail/110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