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理想,是孩子心靈的翅膀,孩子借助它展翅翱翔,理想一旦消亡,生命就像貧瘠的荒野,雪覆冰封,萬物不再生長。
一個自殺未遂的12歲女孩深沉地說:“人固有一死,早死晚死,早晚都得死,早死了還早解脫,活著有什么意思啊。我媽為了我太累了,她工作那么忙,還要為我操心,天天忙這忙那的,我死了她也就輕松了。再說‘長痛不如短痛’。我死了,他們最多難過幾天,可往后的日子就省心了!”
童年是多思多夢的季節,可為什么現在的孩子生活得如此單調、如此乏味?
有關人士做過一個問卷調查,對北京、上海、重慶、河南等9個省市的幾千名學生的理想進行了了解。孩子們的理想一定是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的,充滿高昂的激情和夢幻。可結果卻讓人大失所望,90%的中小學生的回答都是千篇一律的“標準答案”:“考*大學,找一個高薪的工作”。
童年的世界本來是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可現在的孩子卻過早地變成了為生計和生存考慮的小大人,他們不知人生的意義在哪里,不知人生的快樂在何方。
有一個花季少年13歲,他身材修長,長相俊美,每年都是三好學生,班里的學習委員,次次考試第一,可卻在與父母一墻之隔的房間里,服毒去了另一個地方……
原因是有一天他看了一個電視欄目:記者采訪了鄉間的一個放羊娃。
“為什么要放羊?”
“為了讓羊快快長大!”
“羊長大了怎么樣呢?”
“換成錢,蓋漂亮的房子。”
“蓋房子用來干什么?”
“娶老婆,生孩子。”
“生了孩子之后呢?”
“讓他也出來放羊唄!”
就這樣一個簡單的采訪,引起這個少年對于生命的思考:我為什么要刻苦學習?為了上一個好大學。大學畢業了又干什么?找一份高薪的工作。有了好工作之后呢?找一個好妻子。再然后,就生孩子,也逼他學習,考大學,找工作,娶老婆,生孩子……如此循環往復,周而復始。
這樣輪回有什么意義?這樣的人生又有什么價值?這個花季少年苦苦地思索,沒有答案,所以他自殺了。
一個個嬌嫩生命的隕落,一朵朵蓓蕾的過早凋零。從這些殘酷的事例中,父母們應該明白了:孩子成才與否的關鍵不是分數,而是理想。現在社會發達,競爭十分殘酷,父母也沒有辦法,只有逼著自己的孩子去學習,去考個好大學,再找個好工作,過上好日子,但是這樣孩子能快快樂樂、生活幸福嗎?
“一個富于理想的人在他的生活中總看到自己的生活具有傳奇色彩,這就決定了他的生活方式,與其說是想創造美好的生活,不如說他想使他的生命成為一個美妙的故事。”再看看今天的孩子吧!他們現在的生活中只有一個東西學習,因為他們的父母只關心一個東西成績。
“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兒”,他們沒有歡笑,沒有童年,只有學習,只有成績,他們生活的目標只有一個大學。家庭失去了歡笑,親子失去了親情,“分數像一個魔術棒一樣,控制著全家的喜怒哀樂和對孩子的態度。孩子分高,則全家喜洋洋,對孩子眾星捧月,一旦孩子考試失利,則全家悶悶不樂,甚至對孩子拳腳相加。有個孩子考完試,把卷子拿回家讓家長簽字。第二天老師上課問學生,家長們都是什么態度,有個孩子站起來說:“昨天晚上,我遭遇了一場特級‘暴風雨’,你看我的胳膊都腫了!”
分數像一座大山,壓得孩子們喘不過氣來,極大地壓制了孩子們的理想,限制了他們的自由發展,使他們的思維和生活空間極度地狹小,成了分數的奴隸和機器。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也不難理解,現在的孩子為什么這么沒有理想。理想之花的開放需要寬松的環境、自由的空氣、燦爛的陽光。在父母的逼迫和老師重壓的夾縫中成長的孩子,心靈是干涸的,頭腦是機械的,怎么可能有理想的種子呢?
“環境造就人”,有什么樣的家庭就有什么樣的孩子,父母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直接影響著孩子。如果父母整天活得忙忙碌碌,悲觀焦慮,患得患失,那么孩子也不可能有快樂健康的心態,就會輕生厭世,覺得活著沒意思。一個家庭幸不幸福,不在于這個家庭是否富有,孩子學習好不好,而在于全家成員是不是相親相愛,孩子的人生價值也不會在于考不考得上大學,而在于活得是不是積極向上,是不是有自己的思想,是不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快樂地去奮斗。
孩子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情感,他們應該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了父母活,為了分數活,只有為了自己活的人才會由衷地體會到“活著真好”。父母們,請去掉你們過高的期望和過分的壓力吧!還孩子一個自由的天地,一個寬松的環境,一個有理想的世界。
理想是火,點燃你希望之燈;理想是燈,照亮你前行之路;理想是路,引領你攀登成功高峰。點燃孩子心中的理想吧!讓孩子在漆黑的夜里也能找準方向,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創造屬于自己的輝煌!
轉載://citymember.cn/zixun_detail/4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