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沒(mei)有充分感(gan)受事(shi)物
我們在小時候還沒有學會語言之前,在遇到很強的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就被斥責不可以哭,不能去感受情緒,從小受限制,然后成為自己的習慣。在我們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我們不再去感受,因為認為感受就不理性的,以各種理由去抵制,這樣負面的情緒還會停留在身體當中,就像一堆包袱,我們每天都在背著,影響著我們的人生。
要解決情緒,就是要充分的去感受。任何情感一定要下定決心去百分之百去感受,直到自己有智慧、清晰而止。
2、忽略自己的直覺
我們不愿意去感受,因此我們只相信自己的理性。然而,世界上很多事物(例如手機、電腦、藝術品等)在還不存在的時候,就是由于某個人在直覺中有了靈感,然后他們把這些事物創造出來。
選擇和誰結婚、購房、選擇工作、商業上的重大決策……人們幾乎每一項重要的選擇都需要依靠直覺而非理性。
3、指責/判斷
我們幾乎都是在指責、判斷的環境中長大,指責社會、指責他人、指責自己。指責他人其實100%是我們不愿意去感受我們自己內在也存在被指責的事物,因為當我們指責他人的時候,我們自己會感覺舒服一些。
世界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我們所指責的內容其實是我們自己的一部分,反映出我們自己的問題,而跟我們指責的對象沒有關系。接納這些內容,讓自己不斷成長,并從中獲得價值,這是我們*的選擇。
4、逃避當下
我們經常活在過去的回憶,或者未來的夢想中,而不愿意面對當下的現實,因為現實讓我們痛苦。有的人選擇酗酒,有的人選擇沉迷于網絡游戲……通過各種方式逃避感受情緒。
事實上,只有當下是最重要的。從過去的痛苦中學習到經驗,從未來的夢想中獲取力量,然后覺察到當下什么是最重要的。
5、從外界尋找自己
我們在剛出生的時候非常依賴我們的父母,甚至感覺到他們是我們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有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我們就感覺到“一些事物失去了”。有的人一生都在從外界尋找自己,金錢、名望、豪宅、事業、肯定、接納、尊重……以為沒有這些自己就是不完整的。
而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是完整的存在,不需要從外面尋找自己。我們只需要向內尋求,我們的內在擁有成功、快樂的所有資源。
6、誤把需求當作愛
如果愛我,就肯定我、送我需要的東西、陪伴我……其實這不是愛,而是需要。真正的愛是不帶有任何回報的期望,而是一種無條件的給予。
我愛你,可以跟你是否愛我沒有關系。我們的愛人、父母、朋友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沒有必要要求他們的愛。
7、抵制變化
對于生活,我們總期望是沒有變化發生的,這其實是一種幻象,因為現實是世界是不斷變化的。變化意味著我們需要面對不確定性的恐懼,我們想要有把控世界的安全感。
擁抱變化、享受變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8、限制自我表達
我們很多時候不敢對別人表達自己,因為我們害怕被拒絕的感覺,害怕失去某些人對自己的認可,甚至不愿感受自己“登上頂峰”的孤獨感。事實上,人們總有可能會拒絕、嘲笑你。
當我們敢于自我表達的時候,我們會感受到來自自己內心的力量、勇氣和創意。
9、強迫結果
我的想法、我們的意圖、我要的結果……當我們執著于自己的想法的時候,我們就是在強迫結果,我們只依賴我們的理智。其實,當我們勉強促成一個結果的時候,真正的答案卻是需要更多的時間才會出現。
答案在該來的時候就會來,在還沒有答案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等待清晰。
10、排斥他人觀點
當我們太排斥他人觀點,我們就聽不到他人,身邊就很少有愿意對我們說真話的人。所以我們需要發展自己開放的意識,考慮他人的觀點,愿意接受他人的觀點。當聽到別人的觀點的時候,留意自己的反應。
11、制造解釋/講故事
我們經常依據自己的經驗做出解釋,但是對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做出的解釋可能是不同的。因此解釋經常不等于事實,問題在于我們經常把解釋當成是毫不懷疑的事實。
12、過度反應
在極度的情緒反應時,我們會喪失我們自己是誰的感覺,當我們在情緒當中的時候不要做決定,因為這種決定往往是基于故事的表達,不是自己真正的愿望,往往最后讓自己感到遺憾。
這十二項核心動力也叫做十二項“小我”(Ego),它們就像我們腦袋中的一些聲音,總是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當我們消除了這十二項核心動力,我們才能與真正的自我相連接,活出自己的卓越性和意圖,活出一顆平常心。
轉載://citymember.cn/zixun_detail/3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