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企業“殺無赦”的經銷商中,除了在第一篇中介紹的員工型經銷商和元老型經銷商,存在認知不足外,在品牌企業里,還有四類經銷商,容易觸碰企業的紅線,成為企業大開殺戒的對象。
第三類:“行業厭倦癥”型經銷商,別只看到賊吃肉,沒看見賊挨打!
從生意的邏輯上來說,在商言商,談錢傷感情,談感情傷錢,經銷商唯利是圖也情有可原。但是,萬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的古訓,也需要有空沒空拿出來溫習溫習!
應該說,絕大多數經銷商在一個行業待久了,總覺得自己選錯了企業或行業,賺錢辛苦、來錢也慢、還整天兩頭受氣。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不僅乖巧禮貌,還科科考百分。因此,每每面對外面野花野草的誘惑時,總是有一種“不采白不采”的賊心。
我親手處理過一個福建某地級市的經銷商。那是05、06年中國股市一片紅火的時候,他一門心思撲在股市上,手握著一個地級市的經銷權,卻多次被下線客戶投訴送貨不及時、售后服務跟不上、庫存大量缺貨,把新上任辦事處經理的旁敲側擊根本不當一回事。
辦事處是干嘛的?就是要完成銷量的。新官上任,你都拖到人家的大腿腹股溝了,人家弄死你的心早有了,只是苦于地級市的核心經銷商資格,一直沒有動手。后來實在沒辦法了,就三天兩頭在總部的報告上,給這個經銷商上眼藥,反復歷數這個經銷商的八大罪狀、十大劣跡,連截留促銷海報這種猴年馬月的小事都給他翻了出來。本來在公司高速發展階段,核心經銷商基本上能不動就不動,以免傷筋動骨,但架不住這個辦事處經理天天上眼藥,我就專程過去拜訪了一次。
不聊不知道,一聊嚇一跳,正事還沒聊兩句,他的話頭就轉到股市上去了,一邊神秘兮兮給我透漏什么股市內幕,一邊不無得意地告訴我現在股市來錢有多容易。隨后,我又走訪了他下轄的客戶,了解了網點對他的評價,我們就著手客戶的更替,結果這個經銷商的撤銷流程,我還沒有回到公司,流程已經走完了。
可笑的是,08年股災以后,這個經銷商又死乞白賴找到公司希望再拿回經銷權,結果如何,可想而知。
其實像這樣的經銷商,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以后,容易陷入到“行業厭倦癥”的狀態,我看到過形形色色的經銷商跨行去開酒店、搞桑拿、跑到江西景德鎮搞陶瓷收藏、甚至進入地產搞房產開發,但絕大多數都灰頭土臉的鎩羽而歸。做生不如做熟,做熟不如做透,這山望著那山高的經銷商們,若沒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深耕精神,遲早要撞得頭破血流。
第四類:選邊站隊型經銷商,別熱衷于企業內部的人事斗爭,別人家的事,不值得搭上你的生意。
所謂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在中國,品牌企業生存的時間少則5、6年,多則2、30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誰家沒有點陳芝麻爛谷子的舊年往事,不堪回首的虐心傷疤不足向外人道。經銷商對這些事好奇也就罷了,喜歡*就是你的不對。
在品牌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職業經理人隊伍的建設是一件挺常見的事情。尤其是營銷負責人,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以雇傭的形式貢獻自己合適的經驗。難免有些江湖高手一時春風得意以致忘乎所以,或功高震主、或大權獨攬,扶持三兩個親信、拉攏十幾個經銷商,搞個小團體、結成個什么聯盟,也不是沒有的事情。
曾經有個北京的經銷商,是企業早期營銷負責人一手扶持起來的標桿市場,也趕上了渠道改制和品牌升級的好時機。這個經銷商對這位營銷負責人心存感激,自然私下也就走得比較近。
事情的轉折在2004年,這位銷售負責人和企業老板,在發展思路和合作方式出現了比較大的偏差,最后無奈選擇離職。企業考慮到經銷商隊伍的穩定和發展,對這位營銷負責人開發出來的經銷商,不僅沒有排斥,反而開出更加優惠的條件進行單獨扶持。那個北京經銷商認為,讓營銷負責人離職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對企業新政指手畫腳,挑三揀四。企業老板考慮到市場現實,也沒有和這個經銷商過多計較。
還得強調做經銷商,最重要的是選擇的企業和品牌有沒有發展前景。誰來掌舵、往哪個方向走,這不是經銷商可以控制的問題。可是,北京的經銷商在市場配合上也開始抵觸,不拓展渠道、不開發網點,不進小區、不搞推廣,甚至聯合幾個同類型經銷商利用政策抵制進貨、惡意退貨。以此要挾廠家重新召回那個營銷負責人。
結果,是可想而知的。這個發動抵制進貨的北京經銷商,最終被作為典型“殺無赦”,而那幾個曾經參與聯合抵制進貨的經銷商,一看風頭不對,立馬乖乖地該干嘛干嘛!
企業里人來人往,本來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高層變動,經銷商完全沒有必要卷入其中,成為犧牲品。記得人家的好,是一回事,知道人家為什么對你這么好,是另外一回事。
第五類:用江湖規矩代替生意規矩型經銷商:不按規矩出牌,必將被規矩打敗。
有些經銷商做大以后,在地方上黑白兩道通吃,結三教九流行手眼通天。不用做生意的規矩做貿易,自恃廠家在地方上離不開自己,對企業的一線銷售人員,橫挑眉毛豎挑眼,呼之則來,揮之則去,活生生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土皇帝。
早年在哈爾濱有個經銷商,自認為在東北算得上是“一條好漢”,自己接手過的品牌,沒人敢碰,對企業要資源,和流氓收保護費都快沒什么差別了。銷量不完成不說,沒事就威脅銷售人員,不把費用打到經銷商賬上,今天就別想離開哈爾濱之類云云,弄得一線銷售人員兩三個月才敢偷偷摸摸在哈爾濱露下臉。估計這哥們看著企業沒什么大的動靜,想著光說不練假把式,趁著談經銷權問題的時機真把辦事處經理打破了頭,辦事處報警后也被不了了之。這下經銷商更加有恃無恐,放言誰敢動他的哈爾濱經銷權,企業的人來一對打一雙。
對于這樣打打殺殺的經銷商,拿掉一個就是去掉一個毒瘤。哈爾濱市場你要搗亂,那就放一放,先不做就是了。反正中國這么大的市場,先集中資源,把別的市場做深做透,企業又不會只靠著某一個市場活著。你要從其他地方進貨,擾亂市場,我們就給周邊經銷商下通告,誰敢給哈爾濱供貨,一起取締經銷權。
這一放,哈爾濱市場就放了三年。這個靠著搗糨糊的經銷商自己折騰了一年多時間,沒有市場規劃、沒有政策支持,哪里賺得到錢?再大的經銷商也得賺錢養家,賺不到錢的江湖手段,短時間搞搞可以,時間長了沒人受得了。
第六類:熱血沖動型的創業經銷商,看不懂人家憑什么賺錢,自己一頭扎進去,卻被嗆得肺積水。
跨行進入經銷商圈子,是很多熱血青年創業選擇之一。這句話說起來就比較繞口,細究起來還真覺得很不靠譜。一來是做生不如做熟,跨行做經銷,本來就犯了這個忌諱;二是原來混的那個圈子多半時運不濟,否則為什么會選擇跨行?這樣一算來,這樣的人進入經銷商圈子,行業資源和能力都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
這種類型的經銷商,在很多行業都不是少數。他們看中了品牌企業的影響力,以為傍上品牌,就是靈丹妙藥,就能財源滾滾。這類經銷商和得了“行業厭倦癥”的老經銷商一樣,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自己即將跨入的行業。
一個從潔具行業轉行的銷售人員,因為與同在建材行業的某照明品牌的銷售人員相熟,私下得到區域獨此一家的承諾,毅然決然地從公司辭職,拿著十年來積累的50萬本錢,投入到了某成熟品牌廠家的懷抱。憑著創業熱情,前三個月,這個轉型的經銷商干得熱火朝天,可三個月一過,經銷商發現,原來以為拿到的品牌夠響,開店就能黃金萬兩。哪知道50萬現金轉變成庫存以后,根本沒錢再進行后續投入,而品牌廠家的人三天兩頭過來壓貨、催款,自己的日子過得是一天比一天難受啊!
銷售人員是靠銷售回款拿工資的,尤其是品牌企業對業績的追求更是嚴苛,沒有業績,再親的兄弟也會成為仇人。企業的銷售人員先是在該區域開發了其他經銷商,再后來是逐步減少對這個經銷商的投入支持,不到一年,這個經銷商就被接任的銷售人員給撤了。
其實,這里提出一個很好的問題:經銷成熟的大品牌到底能不能賺錢?我的答案是,一般情況下,接成熟品牌能夠賺錢的只有兩類經銷商:一類是跟著企業從小到大的經銷商,有積累、有發展、深諳企業的運作習慣;一類是錢多人“傻”的經銷商,隨便品牌企業的人怎么折騰,只要行動堅決、有持續的現金投入,把別人都熬死了,最后剩下的,一定是錢多人“傻”的那個。
轉載://citymember.cn/zixun_detail/28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