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描述INTRODUCTION
人格品德培訓
日程安排(pai)SCHEDULE
課程大綱Syllabus
人格品德培訓
課程大綱:
(一)培養品德,重視修養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
★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禮記·大學》
★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論語·里仁》
★ 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論語·述而》
★ 仁者*(仁慈(ci)的人是沒有對立面(mian)的) 《孟子》
(二) 樂于孝悌,學會感恩
《孝經》和《二十四孝》。
故事:臥冰求鯉:扇枕溫衾
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行善和行孝”。
★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韓詩外傳》
古人論“孝”的要義和精華:
愛惜自己的身體
★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壞,孝之始也。 《孝經》
一是“能養”。
★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
★ 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 《孟子·萬章上》
★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 《增廣賢文》
二是要“敬”。孔子:“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大學》
三是要和顏悅色。
★子夏問孝,孔子說:“色難。”
四是要“幾諫”。
孔子說:“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五是要無違于禮。
★魯(lu)國大夫(fu)孟懿(yi)子(zi)問孝,孔子(zi)回答了兩個字:“無違。”
(三)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恕)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典故:以鄰為壑: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里仁》
★子曰:“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禮記·中庸》
★ 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增廣賢文》
2、饒恕別人的過錯,成人之美
★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 有容,德乃大。 《尚書·君陳》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4、忍
★ 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近來學得烏龜法,得縮頭時且縮頭。 《增廣賢文》
★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諺語)
5、絜(xiè)矩之(zhi)道。
(四)學習:循序漸進、不斷實踐、長期積累、琢磨推敲
1、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第十九章。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禮記·大學》
2、廣泛涉獵
★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論語·雍也》
★ 子夏曰:“博學而篤(dǔ)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論語·子張》
3、不斷溫習、不斷思考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茫然無知),思而不學則殆(dài)(疑惑)。”《論語》
★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4、講究方法和規矩
★ 學者必志於彀(gòu,張滿弓)。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者亦必以規矩。《孟子·告子上》
★ 子曰:“不憤(心里想弄明白還不明白)不啟,不悱(fěi,心里想說還沒說)不發,舉一隅(yú)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論語·述而》
5、不恥下問,反復推敲,鍥而不舍
★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
★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昌黎先生集·進學解》
6、與人切磋
★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禮記·學記》
★學以治(zhi)之,思以精(jing)之,朋友以廣(guang)之,名(ming)譽以崇之,不倦以終之,可謂好學也已矣。 (楊(yang)雄《法言·學行(xing)》
(五)見賢思齊,一日三省,知錯就改,正確認識自己
(1)人要有羞恥心
★ 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子·盡心上》
★ 典故“周處殺蛟”:
(2)見賢思齊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論語》
★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 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丑上》
(3)學會反省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論語?學而》
★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4)知錯就改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述而》
★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孟子·公孫丑上》
(5)正確認識自己
不要惟我獨尊,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充分了解自己的優缺點。
★ 老子曰:“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道德經·德經第三十三章》
★ 子曰:“不患(huan)人之不已(yi)知(zhi),患(huan)不知(zhi)人也。” 《論語(yu)·學而》
(六)交友:志同道合,以友為鑒
(1)要廣泛交朋友,不要結成小幫派
★ 子夏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顏淵》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
(2)要與志趣相同的人交朋友
★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 《戰國策》
★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晉·傅玄《太子少傅箴》
★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批判性吸收)
(3)要把朋友當作一面鏡子
★ 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孟子·離婁上》
★:“以銅(tong)為鑒,可正衣寇;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ren)為鑒,可明得(de)失。朕嘗保此三鑒,內防己過。今魏(wei)(wei)徵(zhi)逝,一鑒亡矣。” 《宋·歐(ou)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一一零·列傳(chuan)第二十二魏(wei)(wei)徵(zhi)》
(七)謹言敏行
1、謹言
(1)先做后說
★ 子曰:“君子欲訥(nè)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里仁》
★ 君子慎于言,而敏于行《論語》
★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論語·為政》
★子曰:“君子約言,小人先言。” 《禮記·坊記》
(2)多聽少說
★ 會說的不如會聽的,會聽的不如會做的。(諺語)
★ 言多必有失---諺語
★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言多必有詞窮之時,不如少說)。《道德經》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晉·傅玄《口銘》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論語》。
(3)不懂不說
★ 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保留)疑,慎言其馀,則寡尤。多見闕殆(迷茫的東西),慎行其馀,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論語》
(4)言之由衷
★ 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5)不要輕易許諾
★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論語·顏淵》
★ 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拋卻一片心。--諺語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論語》
(6)言出必善,多贊揚別人
★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ěr近)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乎?......《周易》
★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論語·衛靈公》
2、慎行
(1)坦蕩做人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
(2)慎獨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wù]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安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大學》。
★道也者不可須(xu)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zi)戒(jie)慎乎(hu)其(qi)(qi)所不睹,恐懼乎(hu)其(qi)(qi)所不聞。莫(mo)見(jian)乎(hu)隱,莫(mo)顯乎(hu)微,故君子(zi)慎其(qi)(qi)獨也。
(八)見利思義
★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鄭伯克段于鄢》
★ 君子愛才,取之有道。(諺語)
★ 無功受祿,大兇之相。(諺語)
★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告子上》
★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論語》
★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論(lun)語·里仁》
(九)安貧樂道,克制私欲
1、從心理上認識到貪欲的危害
★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tián]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行為損壞別人的利益)。”《道德經·德經第十二章》
★ 老子曰:“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道德經·德經第四十六章》
2、保持無私心靜
★ 天無私,四時行;地無私,萬物生;人無私,人享貞。 《忠經·天地神明章》
★ 不累不俗,不飾于物,不茍于人,不忮([zhì]違逆)于眾,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莊子雜篇·天下》
3、安貧樂道
★ 子曰∶“一簞(dān)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論語·雍也第六》
★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gōng]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
4、踐行道義
★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 子曰(yue):“富與(yu)貴,是人之所欲也(ye)(ye);不(bu)以(yi)其(qi)(qi)道得(de)之,不(bu)處也(ye)(ye)。貧與(yu)賤,是人之所惡也(ye)(ye);不(bu)以(yi)其(qi)(qi)道得(de)之,不(bu)去(qu)也(ye)(ye)。” 《論語·里仁》
(十)身正穩重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主宰)---《老子》
(十一)和諧相處
1、與自然保持和諧:
(1)中國傳統的“天人相應”觀念。
2、保持身心的和諧
1)外求與內求:
A.求靜:“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B.動與靜,佛教講:靜能生定,定能生慧。
2)找到自己生活的重心:“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3) 培養善心: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世界是我們內心的反映。蘇東坡與佛印和尚的故事。
小和尚與老和尚背女子過河
3.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
五倫八德:五倫:父子、兄弟、夫妻、君臣、朋友
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1)“位當”,家庭才能和諧:
(2)“位當”,集體才能有戰斗力:
(3) “位當”社會才能有序(xu):
(十二)志存高遠,小事做起
1、志存高遠,勿只圖安逸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 志不立,如無柁(通舵)之舟,無銜([xián]馬嚼子)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王陽明全集》卷二六)
★ 子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子罕》
2、要珍惜時光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論語·子罕》
3、要磨練意志
★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4、要從小事做起
★ “天下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細。---《老子》第六十三章)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tian)下”
(十三)誠實守信
1、不要花言巧語
★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論語·學而》
2、要守信用
★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論語·顏淵》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3、要誠實
★ 子曰:“……知之為之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4、要全面地看待一個人
★ 子曰:“始吾于(yu)人(ren)也,聽其言(yan)而信(xin)其行;今吾于(yu)人(ren)也,聽其言(yan)而觀其行。” 《論語(yu)·公冶長》
(十四)中庸適度
★ 子曰:“過猶不及。”《論語·先進》
★ 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禮記·曲禮上》
★ 物忌全(quan)勝(sheng),事忌全(quan)美,人忌全(quan)盛。(格言聯(lian)璧)
(十五)要經受得起挫折
★塞翁失馬(ma),焉知禍福。
人格品德培訓
轉載://citymember.cn/gkk_detail/264271.html
已開課時間Have start time
- 詹婉園
國學文化內訓
- 從國學經典有效活用中國式親 楊智雄
- 法家的管理智慧 楊智雄
- 易經智慧與識人用人 楊(yang)智(zhi)雄
- 國學修煉篇-領導者的國學修 楊智雄
- 活用國學經典會通諸子百家思 楊智雄
- 《大國之治》上篇 ——從中 任艾軍(jun)
- 國學與快樂工作 楊智雄
- 國學修煉篇-領悟經典提升修 楊智雄
- 國學重塑執行力 賈春濤
- 國學在心理學的運用 楊智雄(xiong)
- 《大國之治》下篇 ——從中 任艾軍
- 國學經典論語在管理中的運用 楊智(zhi)雄